那些读社工专业的学生,都怎么样了?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国社会工作 Author 伍方仪
推荐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伍方仪
来源 | 中国社会工作
作为社会工作发展体系的重要构成,高校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过程中也存在许多亟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以往关于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更多地聚焦于学生的专业认同。
笔者认为,从专业适应性视角切入来考察,可能更符合社会工作专业学科的实际。例如, 目前很大一部分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都是被调剂到这个专业的,其中一部分学生因此而产生迷茫、困惑、反感等不适应;
也有一部分学生最初虽然出现不适应,但经历专业学习、实践和相关事件后,对社会工作专业的态度发生了明显变化。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原先对社会工作有所了解,主动报考该专业的,他们往往专业适应情况较好。
本文通过呈现4 个典型个案的专业适应性体验,来窥探当前社会工作本科学生的专业适应性过程、机制及策略,希望能为今后改善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广被调剂的现实,使学生有效适应其专业学习,进而为高校培养更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提供参考路径。
(一)个案A :从迷茫到坚守
学生A 高考后选择了社会工作专业为第一志愿,对该专业第一印象较好。但在学习中,其适应状况并非一帆风顺。
大一的社会工作课程多为理论课,A 认为缺乏实际意义,对社会工作所推崇的服务为本产生怀疑。
此外,A 通过与一线社会工作者的接触了解到社会工作者的薪酬、社会认可度和职业声望等现实情况,觉得与自己及家人的预想有差距,因而对该专业产生了排斥心理,对专业学习产生怠慢。
进入大二,随着课程的学习和实践的增加,A 对社会工作专业的态度发生了很大转变。独立开展个案、与案主建立良好关系、熟悉运用个案技巧等,都增加了A 学习社会工作专业的信心。
此外,多次机构探访、走出校园开展专业服务,让A 感受到社会工作服务领域如此广阔。对社会工作深入了解以及对助人服务的胜任能力,使A 重燃学习社会工作的热情。
从大三起,A 在社会工作实践中投入了很多精力,如参加实习机构的各种小组活动、社会工作案例分析大赛及H 大学社会工作系读书会。
尽管曾对社会工作产生排斥心理,但在实践中A更加认同社会工作服务,决定在社会工作道路上走下去。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二)个案B :在困惑中前行
学生B 通过查阅资料,对社会工作产生了极大热情和价值认同,并对社会工作专业学习十分憧憬。但随着在学习、实践中出现困惑,其热情被冲淡。对B 冲击较大的是小组工作实践。
某学期,B 被要求完成3 个小组服务,B 亲历了自身安排不合理——与老师沟通无果——“演戏” 式地完成任务的过程,于是对小组工作产生了迷茫,并开始怀疑其他社会工作服务方法的效用。
而到了大三,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学习又让B 重燃热情。课程老师通过分享自己坎坷而坚定的社会工作之路,通过一个个社会工作者用真心服务问题青少年的案例,向学生们传达了社会工作的特质。
B 在此过程中顿悟,觉得自己一直热爱社会工作, 认同社会工作价值观,只是在坚持的过程中遇到了所有社工人都会遇到的困难。
B 认为,专业适应的重要前提是热情,自己的热情是学习社会工作最大的优势和动力。目前B 已打算本科毕业后出国深造,继续学习社会工作。
(三)个案C :在排斥与坚定之间
学生C 选择就读社会工作专业仅因为它是H 大学的特色专业。大一时,C 认为社会工作者只是社区居委会大妈这类人员,与自己的职业规划有偏差,遂产生排斥心理。
转机出现在大一下学期,C 参加了一个临终关怀项目,体会到社会工作者发挥的独特作用,其自身价值的体现也让C 有极大的成就感,进而对社会工作产生了热情。
但C 同样也在实践中体验到困惑和动摇。例如,实习期间有些项目不够完善、一线社会工作者对发展前景并不乐观、许多社会工作毕业生都选择转行等负面信息,使得C 对社会工作的热情有所减弱。
C 很长一段时间在理想与现实中挣扎,现实使其思考自己学习社会工作究竟有没有前景,而理想使其在实习中仍充满热情。
随着更加投入到专业实践,从最初被社区居民拒绝的心灰意冷到坚持不懈被接纳, 再到得到服务对象的肯定和赞扬,C 觉得自己可以胜任社会工作。
总结其3 年来复杂的心路历程,可以说C 在动摇与坚持中不断加深了专业认同。如今C 坚定了继续走社工路的信念, 打算读研深造,为社会工作本土化贡献力量。
(四)个案D :冲破挣扎,找回初心
学生D 在高考之前就对人文社科和公益慈善有极大热情,因而自愿报考了社会工作专业并如愿被录取。D 从大一开始就认真学习专业课知识并广泛阅读社科类书籍,专业实践也让其收获良多。
在专业实践中, D 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陷入了对社会工作服务持续性的思考。
“很多机构都是项目化运作,一个项目时限到了或者达成指标就会停止开展,那如何保持服务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社会工作者能否从根本上实现助人目标?”D 开始怀疑社会工作服务是否形式大于内容。
同时,D 希望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规划,因而从大二起就很关注今后的出路。D 很希望在社工路上继续前行,但机构探访和相关信息使D 对社会工作的发展前景感到担忧。
D 经历了实践困惑和思想挣扎,但对社会工作的热情和信念使其克服了很多现实困境,决定将来继续学习社会工作,不忘初心。
价值认同、胜任能力、工作成就感是推动专业认同的因素。社会工作是价值为本的专业,倡导助人自助、以人为本并追求社会公平正义。价值认同也是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在动摇时选择坚持的重要动力。
以上4 名学生都认同社会工作的价值观,这是他们认同社会工作的基础。他们均认为,继续走社工路可以实现其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能否胜任某项工作是影响从业者选择该职业的重要因素,胜任能力能让其更好地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也给予个人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以上4 名学生都表示自己能熟练运用专业技巧,可以较好地开展服务,这让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胜任社会工作。
个人对所做的事投入时间和精力,除了获得物质上的回报,还需要得到精神上的认可。“服务对象的转变和肯定”是以上4 名学生均提到的成就感来源。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他们在实践中亲历了很多服务对象由最初不了解社会工作而持排斥态度,到后来在接受服务过程中逐渐认可社会工作并对他们表示肯定,这让他们体验到成就感,从而加深了专业认同和对自己价值的肯定,更加坚持走社工之路。
实践中的困惑、行业发展状况及现实因素则是阻碍社会工作学生专业适应的因素。成功的工作体验使工作者更认同所做的工作,而实践中的困惑让工作者陷入迷茫。
以上4 名学生均提到自己在不同的实践中遇到困惑而对社会工作产生怀疑,感受到理想与现实存在差距,这也是现阶段阻碍社会工作学生专业认同的主要因素之一。行业发展状况是影响在校学生专业认同的一个间接因素。
以上4 名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较强, 在学习社会工作专业的同时也关注该行业发展状况,通过向从业者了解及其他渠道获得的信息,认为该行业目前的发展与自己的预期有差距,例如社会工作者薪酬待遇较低、晋升空间较小、社会认可度较低、对口就业很少。
目前我国社会工作发展呈现明显的地域不平衡,许多中小型城市社会工作发展滞后,这也使很多打算毕业后回原籍工作的学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对口工作。
可以说, 当前社会工作行业发展现状使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就业担忧,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专业认同和继续坚持。
要促进社会工作本科学生有效地适应其专业学习,笔者建议采取以下策略。
首先,完善社会工作专业课程设置。要注重基础理论教育,为实践打好基础。创新核心课程并重点讲授,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课程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注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反思。
同时,为社会工作专业新生开设特色的适应性课程,如H 大学为大一新生开设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成长小组课程,有助于提高其专业认同和专业适应性。此外,作为社会工作教育核心的实践课程应贯穿整个本科阶段。
其次,重视专业督导( 导师) 的作用。由于社会环境的复杂及社会工作实务经验尚不丰富,本科生在实践中难免出现困惑,这需要专业督导及导师及时解惑。督导可为实践者提供专业工作支持和情感支持。
同时,教育中应重视导师的作用,应从本科阶段开始为学生安排导师,例如H 大学从本科推行的“以学生为本”的“全程导师制”,体现了对学生的重视,有利于本科生的专业适应。
最后,宏观层面完善的治理体系和治理结构有利于促进社会工作学生的专业认同。应加强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增加对人力资本的投资, 提高社会工作行业的整体薪酬。
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相关社会组织也应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以提高服务质量为基础,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发挥其促进社会进步的力量与优势。另外,还应该引导社会形成向善向美的氛围,这样更有利于社会工作与和谐社会的连接。
你可能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社工客平台立场。
你有过想要辞职的冲动吗?是因为什么?结果又是如何?
社工客投稿邮箱:sgke123@163.com
小客微信:shegongke2014
社工招聘季
长按下方图片,投递简历↓